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原更出彩作出更大贡献

期次:第537期    作者:李俊   查看:82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目标和道路: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阳师范学院以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向为指引,按照“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要求,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高质量、内涵式、跨越式发展方略,既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又服务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贡献服务社会的良性互动,擘画了建设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瑰丽前景。
  一是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以服务支撑国家和河南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衔接我省“一流”学科建设相关政策,扶持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带动学科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升。近年来,创造性引进“中国工作环境”和“炎黄学”2个重点研究团队,成立炎黄学研究院,开创炎黄学学科教学研究先河,《炎黄学概论》获批国家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建有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走在河南省高校前列。2018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数学、化学4个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学科综合实力全国排名第262位,河南省排名第8位;最新“自然指数”排名全国第157位,河南省第6位;上海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位列第256位、全国师范学院位列第二、河南省位列第6位;在武书连“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位列第286位、全国师范学院位列第一、河南省位列第8位。
  二是汇聚人才,加快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克服地域局限,以一流视野、一流胸怀、一流气魄,延揽一流人才,重点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高端拔尖人才,深入实施“南湖”系列人才工程和“360”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改革职称评定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目前在校博士教师数量近600人。拥有以院士、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中原百人计划”人选、河南省“中原千人计划”人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为带头人的高水平队伍,引领豫南人才高地建设。
  三是担当作为,找准社会服务切入点。加强与区域发展战略紧密对接,畅通渠道、搭建平台,成立信阳发展研究院;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矿产资源,建成省豫南非金属矿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筑节能材料省协同创新中心等高层次科研平台,“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工业化试验研究”关键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省科技进步奖,创造规模化经济效益。建成大别山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学科群,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建设学科;围绕茶学等特色生物资源开展应用研究,获批省茶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信阳市中心医院,成立信阳师范学院附属医院,筹建医学院,为豫南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掀开新篇章。与信阳市政府联合建立中国农村改革研究中心和信阳发展研究院,围绕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研究,调研成果被《经济内参》刊载并报送中央高层决策参考。承担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重大任务,完成6省19县精准扶贫工作第三方评估;联合省科技厅与信阳市政府签署支持信阳市实施脱贫攻坚计划战略合作协议,获批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基地。
  信阳师院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标准,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势中推进,在大事上作为,落实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四个回归”要求,践行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四同”育人目标,在全国、河南高等教育分层、分类发展中占先机、争主动,更好地满足国家和人民对更美好的高等教育需要,走好建设更加开放、富有活力、勇于创新高水平师范大学新征程,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本文系校长李俊同志在第十届河南高等教育满意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