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存选:捕捉时代光影 传递师院记忆

    王存选:捕捉时代光影 传递师院记忆 王存选,男,1955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港乡的一个红色革命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入伍,分配到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俱乐部工作。1985年9月考入鲁迅美术学院艺术摄影专业学习并毕业。1989年6月转业,一直在信阳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工作。 漫步校史室、图书馆,浏览学校官网、百度相册,一张张陈列的照片,从黑白到彩色,由花草至万物,都是师院发展的独家记忆。仔细观察这每一个被定格的瞬间,会发现它的记录者都有同一个名字———王存选。校园里,经常能看到这个两鬓微白,中等身高,很瘦、很有精神,面带微笑挂着照相机四处拍摄的矫健身影,却不知他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更想象不到他为师院付出了多少青春岁月…… 情源部队 光影点燃梦想 出身红色家庭的王存选,深受红色精神的影响。他的爷爷王伯鲁是中共信阳党组织的领导人之一,于1929年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爷爷一生的传奇经历给王存选很大的触动,始终记着自己身上流淌着革命的血液,在1974年高中毕业后,饱含着对中国共产党的一往深情,带着对军队的向往,王存选光荣入伍,被分配到沈阳军区后勤部机关当兵。一开始王存选是在俱乐部工作,主要负责写标语、放电影,后来被机关里一位资深新闻摄影老前辈李正丹看中,开始学摄影,首先是学习暗房技术,冲洗胶卷放大照片,其后跟着李正丹老师一起下部队采访。王存选有生以来初次接触了摄影,从此也走上了新闻摄影之路,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不断实践摸索,王存选的新闻摄影水平提高很快,1978年,他的新闻摄影作品开始在《解放军报》《前进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当年,王存选拍摄的《军队奋力救火》新闻图片在《辽宁日报》的头版刊登,还被评为《沈阳日报》年度好新闻摄影作品。王存选多次被选派拍摄采访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曾采访过李德生、洪学智、赵紫阳等,还参加过沈阳军区第七次党代会的采访工作。“当时我也就20多岁,很年轻啊,采访前既兴奋又紧张,一进入采访,整个人就投入其中,很快便放松下来了。”回想当时的采访,王存选的眼里还带着光。在军区10多年的军旅生活,王存选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和新闻摄影打交道,为了提升学历,王存选参加了1985年的高考,成为了鲁迅美术学院的一名学生,继续在摄影技术上深入系统地学习。王存选说:“这十几年在军区和学校的学习,给我后来在师院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我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大部分工作。”十几年的沉淀成就了王存选摄影技术的高度,几十年的工作也成就了王存选人生阅历的顶峰。 走进师院 情怀托起热血 1988年7月,王存选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也面临人生中一个重大抉择。拥有部队经历的他,原本可以留在沈阳军区某刊物处工作,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家乡,进入当时并不那么有影响力的师院从事宣传工作。谈及如此选择的原因,王存选坦然地说:“在外多年,我当然是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也许它无法与辽宁相比,但那是祖辈打拼出的一片热土,我的根在那里。”另一方面,王存选认为校园和部队一样,都是年轻人聚集、充满活力、有着多元文化的地方,总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直到现在,他依然喜欢与年轻人相处时那种活力焕发的感觉。 “总体来说,我在师院的工作是十分顺利的。”王存选说。军队多年的实践经历,让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宣传工作经验;专业艺术院校3年学习,他具备了摄影方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在进入师院工作后不久,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再次激发出光芒,《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多个国家、省级报刊上陆续出现信阳师范学院的新闻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大都出自王存选之手。第一次看到自己“镜头下的师院”刊发时,王存选比在军区发表作品还骄傲。他说:“那时,咱们还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名字在《光明日报》上出现,整个学校都轰动了。”当时的校长在全校对他进行了表彰,那期报纸也被领导互相传阅。此后,“信阳师范学院”与“王存选”两个名字在各大刊物上都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据不完全统计,王存选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的学校新闻摄影作品超过200件,还被评为《中国教育报》的优秀通讯员。 “摄影工作室”里,两台照相机静静地躺在桌上,旁边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收集的资料,诉说着它们与主人的缘分,这里就是王存选办公的地方。王存选为记者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有打动人心的师生风采,也有令人陶醉的风景人物。这时,他的电脑显示屏上一排排的文件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是王存选在师院工作30多年的心血,是师院自1989年至2019年所有的图片资料,初步统计与师院相关的就有十几万张,仅师院校门变迁的照片就多达20余张。“当时想到自己马上要离开学校了,心中很是舍不得,就动手整理了这些,这么做既是对自己工作的见证、对学校的负责,也能让接班的年轻人充分了解师院的历史。”王存选说。作为勤勤恳恳致力于师院发展30多年的工作者,王存选不仅见证了师院的成长,更用自己的双手让岁月在这里凝固,让风采在这里传承。 重归校园 育人延续责任 热忱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心怀对新闻摄影宣传工作的热爱,王存选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了30多年,本该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他,一方面为了传承摄影技术,再为学校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摄影水平高超,因工作需要,继续留校任职,同时为学生授课。王存选不仅在宣传工作上一丝不苟,在教书育人上也鞠躬尽瘁。作为教师,他严格要求自己,跟上时代发展脚步,学习钻研Photoshop软件技术,一点点摸索亲手制作了精美的ppt教学课件,思路清晰、图文并茂,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他带过的学生说:“有许多晦涩难懂的长篇大论,听了王老师的讲解,就豁然开朗了。”王存选认为,摄影作品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诠释文字,增加文字的表现力,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从而对读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通过摄影作品来讲解专业知识,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退休不褪色,继续发余热。退休后王存选还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传媒学院、美术设计学院、卓越教师班、社团的学生上摄影方面的课程,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和系统性课件,为学生讲解摄影构图、用光等知识,努力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学校这么多年,有很深的感情了,想要为学校继续奉献,更想把摄影技术传承下去。”王存选朴实的话语带着力量。 在宣传工作上颇有成绩的他,也给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新闻的重点在于“新”,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时刻注意身边有新闻价值的点,哪怕是在细枝末节处。其次,作为年轻人要充分学习相关知识,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把才能发挥到需要的地方。 兢兢业业,勤勉认真,是王存选在工作上的最佳写照。30多年来,十几万张照片承载着王存选的心血,对摄影知识的传承寄托着他对学生的期望。他把所有的赤诚和热血奉献给了信阳师范学院。

  • 笔端的纯粹脚尖的执着

    笔端的纯粹脚尖的执着——访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吴奕璇 编者按:“简单”二字说来简单,却很少有人能将它诠释得淋漓尽致,它是心无旁骛,是不染尘土,更是对于梦想纯粹而不知疲倦地追逐。生命因为有梦而格外鲜活,有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孩子,面对充满坎坷的梦想道路,仅凭借“喜欢就去做”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披荆斩棘,成为了那个不平凡的自我。 她是笔者,也是舞者,用坚韧书写着有关青春文与舞的记忆。她就是我校文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班学生———吴奕璇。 潺潺兮妙笔生花 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吴奕璇有着古典诗词中所描绘的清秀、文雅气质;长期文学方面的积累,让她在写作方面有了不少心得体会。可以说,她是一个典型的“文学院”女孩。 成为蝴蝶的前提是不断地结丝成茧。当谈及自己能够在专业课学习中游刃有余、在省市级征文中屡次获奖的原因时,吴奕璇认为这与长期积累密不可分。 “从刚识字开始,母亲就有意识地培养我的阅读习惯。”她说,母亲在她心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再长大一点,自己就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摘抄,从初中到现在,摘抄本可以单独放满一个纸箱。高中时期,她在校报编辑部担任主编;进入大学,大学生记者团的工作也大大提高了她的写作水平。“叙述是所有文字的基础,能够将通讯稿写好,这份工作对我有着极大的帮助。”她说。从校报校刊到刊物发表,从专业课学习到创办个人公众号,小小树苗正在慢慢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采访中,吴奕璇多次提到写作的前提是阅读,但她表示自己也曾经有过迷失。刚进入大学时,她写了很多东西,却逐渐忘记把自己变得更加丰盛,于是她检讨了自己,将重点放回阅读上。对于读书,她说:“一定要每天坚持阅读且读够一定时间,量变肯定能够产生质变。”仅仅2019年这半年,她就读了五十多部作品。她调侃自己无趣:“我是个不看电视剧和综艺,不打游戏的‘佛系’女孩。”但这或许正是她能够保持内心纯净的原因。对于喜爱文学的同学,她提出了建议:“首先,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开阔的眼界,拒绝自我设限;其次,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上,我自己比较喜欢看纪录片或历史类书籍,提高审美水平;最后,学着做一个细腻的人,以文字记录感触。” 在笔者的角色里,她坚持用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与世界进行着最纯粹的交流,在文字中静静地感知身边的一切。 翩翩兮惊鸿起舞 “她在舞台上是一个特别会用眼神与观众交流、气质特别多变的舞者,第一次看她的表演完全被惊艳到,灯光亮起来,整个现场都是她的。”多次与吴奕璇合作的同班同学何怡沅说。 国标舞、现代舞、爵士舞、古典舞……舞姿翩翩、气势如虹。这是对吴奕璇舞姿最真实的写照,但光彩夺目的表演背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付出。 小学二年级,吴奕璇与国标舞结缘,最初只是因为母亲希望让体弱多病的她得到锻炼,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她深深爱上了舞蹈,并多次在少年儿童组中摘得桂冠。当记者问到学习舞蹈中难忘的事,这个似乎永远面带微笑的姑娘却低下了头……“五年级,家人患了重病,而我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微薄的工资无法一次性支付昂贵的学费,便偷偷求老师一周交一次费用,后来这件事被我得知,说什么我都不愿再去跳舞。”一年后,家中情况稍有好转,她才重新走进了舞校,可就在幸福来临不久,患上突发疾病使她再次中断了舞蹈学习。“当时家里为了给我治病,花费了几万块钱,病理反应也使我体重突增,那是实在无法面对的事实。”她说。但坚韧如她,怎会轻言放弃?在别人看不见的角落,她借助网络自学爵士舞及古典舞,一点一点对着视频学动作,刻苦练习国标舞。 “在舞蹈上,再大的困难都打不倒我”,吴奕璇话语中是满满的坚毅。高三,她面临着艺考和普通全国统考的选择,班主任老师劝她:“走艺考吧,你会有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但她明白家中的情况,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普通全国统考,如愿来到了信阳师院。谈及在师院中的经历,她感触很大:“大学真的给了我很多机遇,在这里我开始大胆的做自己。”鼓励她做自己的,有身边的好友,每次演出都会大声地叫着她的名字;有老师,总是特别信任她,在重要的舞台上给她跳独舞的机会,甚至有时连彩排都不需要。不过谈到最令她骄傲的事,还是大一时参加的校舞蹈比赛。“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当时的场面,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在学校最大的艺术厅举行,我面对的还有来自舞蹈专业的两组参赛选手。”而就是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吴奕璇带着原创编舞赢得了第一名。 在舞蹈中不断成长的她,通过自学成为爵士舞教师,做到了经济独立,拿到了某娱乐公司的练习生邀请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无数个原创编舞……舞蹈让她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我不是舞蹈专业的,只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做到更好。”她说。对于和她一样有梦想的人,她认为支持梦想的原动力其实只有热爱,一切外界因素都不是阻碍你前进的东西。你的坚持,总有一天会获得回报。 两年大学时间,她的生活简单,从教室到图书馆、再到舞室三点循环,忙碌的琐事被她安排的井井有条,只留下纯粹的热爱支撑着这个女孩往前走。

  • “明星老师”的《青春斗》

    “明星老师”的《青春斗》——访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学生任鹏君 任鹏君是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的学生。除了每天紧张的专业课学习和课后的技能训练,他偶尔也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匆忙中享受着大学生活,他似乎与其他同学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他的人生在不同的舞台上散发着无限可能。 脚踏实地 让满腹热忱映射知识光芒 在师院,若是提到“数据库老师———任鹏君”,绝对算得上是“校园明星”了,他创建的两个数据库学习交流群已经有了2000多个“学生”粉丝。任鹏君坦言,他第一次学习数据库时也非常迷茫,但是后来通过坚持不懈地摸索与研究,难题迎刃而解,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2018年开始,他定时为大家录制数据库学习视频,在学习群里解答关于数据库方面的疑惑,在他的帮助下,许多人都表示数据库这门课程的学习容易许多。 进入大二,他因为一些原因曾想停止数据库的教学辅导,他想办法克服了自身困难,继续坚持做下去,帮助更多人摆脱“数据库难题”。他说:“大家的支持让我有了更大动力,每次在群里交流时会觉得很开心,看着自己努力的成果能得到认可,觉得很充实、很有存在感。” 为2000多人辅导功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任鹏君说:“困难肯定是有的,但熬过去就成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分享能让更多人少走弯路。”第一次录视频时,为了找到一款好的录制软件,他尝试录制了不知道多少次,但录制的视频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没声音,有的不流畅,还有的格式不对根本无法上传。多次失败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笨”办法:用一个录屏大师来录制视频,再用格式工厂转换,最后确定了最清晰流畅且占内存最小的avi格式。他就用这种方式录制了上百个学习视频,放在学习群里供大家免费学习使用。 惊喜是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调味剂,而某一天它突然出现总会给生活增加适度的甜。对于任鹏君来说,他平淡生活中的惊喜很多来自数据库辅导群。每到期末考完,看到交流群里满屏的感谢之言,任鹏君心里很开心,但他从不居功,坚信自己的视频只是起到课后辅导的作用,能有收获主要还是大家付出了努力。“第一次帮助这么多人,有紧张,也有兴奋,帮别人度过难关后,自己也从中收获了助人为乐的幸福感和自我提升的成就感,还结交了许多有趣的朋友,获得了许多机会和来自外界的帮助。这些收获远远大于我的付出,这是我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的。”任鹏君说。 仰望星空 用一腔热血追逐遥遥梦想 任鹏君的梦想,也许像星辰般遥不可及,但他却始终相信它会在另一片夜空中熠熠生辉。这个梦想,关乎表演,他说:“我喜欢拍戏的感觉,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生活,揣摩“另一个人”的心理,体验丰富的场景,去不同的地方增加阅历”。 他已经忘记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影视剧的拍摄过程产生兴趣的,他回忆道:“很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发现自己角色代入感很强,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就想体验一下拍戏的感觉。” 2017年的寒假,任鹏君开始了人生中首次横店之旅。讲起这段经历,他激动不已,“像是赶赴一场未知的冒险,即使预见了前方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但我依然愿意欣然前往”他说道。 尽管在出发之前做了许久的准备工作,但是真正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他依然手足无措。“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正当他心灰意冷的时候,转机出现了———他幸运地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群演角色。现如今,还有幸在今年热播的电视剧《青春斗》中出演,虽然依旧是群演,但是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有主见的人,愿意依靠自己亲身实践去明辨是非,检验内心所认准的方向。任鹏君从不惧怕质疑的声音,相反,他认为有些“质疑”可以成为一面看到自己不足的镜子。“我有过许多被质疑的时刻,但是那绝不会成为打倒我的利器。”他认为对待问题要因人而异,不能对所有的质疑都置若罔闻,也不能将所有质疑全盘接收,有时必须自己经历一遍,品尝过挫败的滋味,才能更加明确前行的方向。 坚持做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无限的可能。喜欢镜头前的无限可能,想在镜头里体验不同的人生,是任鹏君一直以来的梦想。他的梦想,在大多数人眼中是“痴心妄想”,但是他始终相信:总有一天,会努力追赶到梦想的脚步。 砥砺前行 以拼搏奋斗深耕专业学习 他人眼中的“优秀”“成功”,都逃不过背后“努力”二字,你只看到了别人的光环,却没想过他默默的付出,你看到他与朋友谈笑风生,却看不见他在黑夜中鏖战。优秀不是偶然,对于努力的人来说,是必然。 “找到其中的乐趣,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在平时的学习中,任鹏君始终秉承着培养兴趣为主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就拿大一的运动解剖学来说,很多人觉得有些无聊,但任鹏君能从无聊中挖掘出兴趣点,平时就会多研究多思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课上回答问题也变得积极了。任鹏君说,“当时想的并不是能取得多好的成绩,只是觉的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巩固知识,有效又有趣。”真正享受学习的人,自然会乐于享受学习的全过程。大一体操专业课上任鹏君又找到了新的学习方法,当时他是班里队列、队形、口令和动作学习掌握最快的学生。老师就经常让他帮忙带队训练,在这过程中任鹏君认真观察每个人,因人而异给予帮助和建议。在帮助同学时又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加强。在大一的综合测评中,任鹏君取得了班级第一的优秀成绩。 随着优异成绩而至的还有消极和不良的情绪。“大一上学期取得第一名后,之后整个学期,我都陷入了一种负面状态,害怕别人超过我,在各方面都争强好胜,不愿和周围人分享学习成果和经验,自己变得精神紧张、焦躁不安。”任鹏君回忆道。这种状态不仅不利于自身学习,也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所幸他及时认识到了问题,并通过自我疏导摆正了心态。这件事也让他明白了“努力”的意义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爬到多高、走到多远,而是你的努力对自己、对周围人、对这个世界是有一定意义的。他说:“我们一定要敢于分享、乐于分享,在和他人的‘比较’中找到进步空间,才不会让自己陷入死胡同,也能在相互分享中共同进步。”这也为他后来创建两个数据库学习交流群埋下了“种子”。 任鹏君的室友白玉成说:“他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从一开始就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管是数据库辅导,演员梦,还是专业课学习,他都能走好前行的每一步,给我们作出了青春榜样。” 涓滴努力,终汇成海。任鹏君的班主任柴九昌说:“鹏君是个‘胸怀梦想,脚踏实地’的学生,相信他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前行,在学业上认真自觉,也让任鹏君获得2017年-2018年校级一等奖学金及各种荣誉证书。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任鹏君还把写诗和填词作为自己的一个日常爱好。 不管是坚持追求梦想的他,传递光和热为大家辅导功课的他,亦或是追求极致深耕专业知识的他,每一面的他都充满着无限可能。诚如任鹏君所言,始于热爱,忠于理想,应是我们一以贯之的追求。在意气风发的大学时代,拥有梦想并不奢侈,实现梦想也绝非遥不可及。“所想即所做”,拥有仰望星空的梦想和脚踏实地的行动,这样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好的时光!